沈从文说:我准备创造一点纯粹的诗,与生活不相年富的诗。这首诗就是《边城》。沈从文没有明说《边城》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情节推断应该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故事。在四川和湖南交界,靠近山城茶洞的地方有一条小溪,溪边有一座白塔,一条渡船。白塔下面住了一户人家,这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和一条黄狗。老人看守渡船,女孩子是她的外孙女,名字叫翠翠。老人是翠翠的外公,但是因为翠翠只有这一个亲人,所以她叫老人爷爷。翠翠的母亲长得很美,擅长唱歌。17年前,她和茶洞的一个年轻的屯防军人发生私情怀了孕,两个人相约自杀。军人的首先服了毒,翠翠的母亲生下孩子之后也自杀了。
老船夫把孤儿抚养成人,这个孤儿就是翠翠。翠翠长得非常美丽动人,性格活泼又乖巧。翠翠和爷爷的生活简单而安静,每天和尽职尽责的黄狗一起用渡船接送两岸往返的客人。风和日丽的天气,无人过渡的闲暇时光,爷爷和翠翠就坐在门口的大岩石上晒太阳。把一段木头从高处扔到水里,让黄狗跳下去把木头捡回来。翠翠和黄狗一起张着耳朵听爷爷讲故事,他们还把小竹子做成笛子,放在嘴边吹曲子。闲来没事的时候,翠翠自己会学牛叫,学羊叫,摘了野花插在头上,假装是新娘子。
从爷爷和翠翠生活的小溪再往前走一里路,就是茶洞,也就是《边城》。这个地方在今天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景色宜人,驻扎着军队,还有大概500户人家。这里虽然是湘西和川东的商业交易地,可是生活和平安静,风俗淳朴,简单。这里的人重意轻利,诚实守信,过着一种正直而朴素的生活。
茶洞城里掌管水码头的船总叫顺顺,他慷慨大方,受人尊敬。顺顺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18岁,性情豪放豁达,粗鲁爽直。老二叫傩送,16岁,相貌俊秀,性格沉稳。这两兄弟从小家教严格,所以长大之后身体结实的像老虎,性格却又和气亲切,和父亲一样在茶洞一带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喜爱。
茶洞的生活很平静,所以每一个节日都是盛事。端午节对翠翠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在端午节她见到了傩送和天保,这两个青年也都喜欢上了她。事情是这样的:两年前,爷爷和13岁的翠翠进城看龙舟,因为爷爷惦记着渡船,把翠翠和黄狗留在河边,自己先回去了。天黑了,在河边等的又急又怕的翠翠遇到了傩送。傩送好心邀请翠翠去自己家等爷爷,翠翠却误会傩送对自己轻薄骂了他。傩送没有生气,派家里的伙计把翠翠送回家。翠翠从伙计嘴里得知自己骂的是茶洞人人喜欢的美少年,傩送不由的又吃惊又害羞。从此心里对傩送有了一份甜美而朦胧的牵挂。第二年,翠翠和爷爷又去茶洞看龙舟。
她心里盼着能见到傩送,不巧的是,这一年傩送在外地没回家,翠翠见到了傩送的哥哥天保。天保见到美丽的翠翠也喜欢上了她。今年翠翠15岁了,按照当地的风俗可以当新娘子了。但是婚事是爷爷的心病,爷爷是一个善良倔强的老人,性格硬朗。他虽然从来不怨天尤人,但多年来,对女儿的悲剧却总是不能忘记。
天保和傩送先后亲自到爷爷那里打探口风。爷爷知道这两兄弟都喜欢翠翠,觉得又愁又喜。喜的是呢,这两兄弟有一等一的家世和人才。愁的是啊,自己不知道翠翠的心意,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照顾好翠翠。爷爷不敢替翠翠做主,所以呢,态度显得寒寒混混。看到爷爷没有反对,天保和傩送分别开始行动。端午节到了,傩送邀请爷爷和翠翠到自己家看龙舟。翠翠本来就牵挂着这个俊美热情又体贴的年轻人,所以高高兴兴的去了茶洞。可知道了,傩送家里啊,翠翠发现自己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王相生的女儿。王乡绅在大河边有一座促新的碾房,自己又兼任团总。团总呢,就是地主武装组织的头目,所以这家人可以说是有钱有势。
王乡绅也看中了傩送,派人来求亲。翠翠在看龙舟的时候,偶然听到别人说闲话,说傩送喜欢一个撑渡船的姑娘。听了这些话,翠翠的心里面充满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事情是明显的,如果傩送选团总的女儿,就可以继承眼房,过上衣食不愁的生活。而选自己只能两手空空继成一条破破烂烂的渡船。同一天呢,天保托人给爷爷递话,表达了想跟翠翠结亲的愿望。爷爷给天保指了两条路,一条是车路,也就是说,由父亲做主,请媒人来正式提亲。一条呢是马路,由天保自己做主,站在渡口对面的高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爷爷说,车路也好,马路也罢,今世能不能成一切,由翠翠自己做主。很快顺顺请了人,正式上门提亲。爷爷对媒人说要问问翠翠的主意。其实爷爷对天保没有意见。能嫁给家里有钱人又正直慷慨的天保算是命好。可是翠翠不一样,知道天保来提亲,她的心里乱乱的,她喜欢的是傩送。这时候天保和傩送知道了彼此的心事,他们兄弟感情深厚,不愿意动刀子,用武力争夺。可是谁也不想慷慨承让。傩送想了一个主意,两个人在夜里的时候一起到西边被月光照着的悬崖上,轮流给翠翠唱歌。
谁的歌声得到翠翠的回答,谁就可以取翠翠。唱歌是本地人的风气,翠翠的父母就是因为唱歌而私定的终生。那一夜,西边的悬崖上响起了歌声,这歌声又软又缠绵。爷爷以为歌声的来源是天保,他以为是天保太喜欢翠翠了,所以呢,又走车路又走马路。
爷爷没有想到的是,那一晚天保根本就没有唱歌。天保和傩送一起爬上了悬崖,因为天保提亲占了先机,所以他坚持要傩送先唱。傩送一开口,天保就知道自己没希望了,他在唱歌上不是弟弟的对手。两个人回家之后啊,伤心,失落的天保决定驾着家里的新船下水,远远离开茶洞,忘记这一切,在途中落水,出了事,尸骨无存。听到噩耗之后,爷爷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去了茶洞城里,见到了正要出发去找哥哥尸体的傩送。爷爷内心有许多话,到了嘴边,却僵硬笨拙的变成了二老,听人说那碾房将来是归你的。为了你派我来守碾子行不行?
在傩送马上要出远门处理哥哥丧事的时刻,爷爷谈到了他的婚事。说他要继承的财产,甚至还想给自己讨一个工作,是不是太不尽人情了?其实爷爷这句话和翠翠大有关系。天保死了傩送有别人来求亲。爷爷想到翠翠不可知的未来,千言万语堵在心口。却在仓促中找了一个最容易被人误解的方式表达了出来。顺顺父子是明白老船夫心思的。但天保去世的这个阴影无法抹去。而且爷爷从来不给个准话,这个姿态在他们看起来多少有点像是在耍弄手腕。不久王乡绅又派人来问傩送在父亲和没人面前坦白承认自己放不下翠翠。眼看着翠翠祖孙成了王先生的障碍。他转身就去骗爷爷,说顺顺父子同意了这场婚事,还落井下石的说,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可怜顺顺家那个大老相貌,一表堂堂会淹死在水里。虽然傩送根本没有这样说,但是在外人听起来呢,这种选择合情合理。
其次,没人说翠翠的悲剧是天注定,人力所不能挽回,暗示爷爷不要再妄想了。这番话太尖锐,也太沉重。受到打击的爷爷病了。过了几天,他稍微有点好转,不顾身体,挣扎着去茶洞城里找顺顺。爷爷不知道的是啊,顺顺家里因为婚事已经吵闹了一阵。顺顺不愿意间接害死大儿子的女孩子做二儿子的媳妇。傩送想着哥哥的死,想着自己得不到翠翠的理会,又被逼着接受不趁心的婚事。赌气离家,坐船去了桃源县。顺顺见到爷爷之后呢,态度很冷淡,没有告诉他这些事,反而让爷爷不要再操心孩子们的婚事。他的态度让爷爷误会了,以为顺顺要和王乡绅结成庆家,好像挨了一进问泉。天保死了,傩送和翠翠无缘。爷爷一直小心谨慎的呵护翠翠,想让他有一段称心如意的美好姻缘,这个心愿眼看要成泡影。翠翠的命运将走向何方?16年前,女儿的悲剧又沉沉地扶了上来。爷爷面色凄惨地回到了翠翠身边。当天晚上下了大雨,响了大雷。第二天早上,翠翠醒来之后发现渡船被冲走了,菜园被毁了,屋后的白塔倒了,爷爷已经默默的死在了雷雨夜里。爷爷去世了,整个边城都行动了起来。人们撑来了一只新渡船,爷爷的老朋友赶过来处理丧事。顺顺也带着米、酒和猪肉来看翠翠,还派了两个伙计来帮忙。爷爷在大家的安排下,躺在一副薄木棺材里下了葬。半年之后,经过大家集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
翠翠接替爷爷的工作,独自在西边看守着渡船和爷爷的坟墓。他在静静的等着傩送,那个在月下唱歌把翠翠灵魂轻轻扶起来的年轻人还没有回来。他会回来吗?没有人知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为什么可以成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呢?《边城》的文字非常漂亮。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饱满,充满水分,酸甜河度像一栏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沈从文的语言清新动人,既能大断渲染,营造出完整的山水图卷。也能寥寥几笔勾勒出无穷的意境。沈从文说,与落个不止熄灭一片烟。
这幅美丽而空洞的画面,这种孤独,寂静的感觉和翠翠内心的迷茫相呼应。后来呢,翠翠在梦中听到傩送唱的歌,初步感受到了情爱的萌动。这次看溪水的时候呢,溪水悄悄的变了,沈从文这么写。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扶着一层薄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格溪应贺,实在太美丽了。这个时候,因为翠翠的心中有了人,所以溪水边也对应的有了人的位置。翠翠希望此情此景之下有人在一水之隔的地方唱歌。除了语言优美,《边城》的人物塑造也非常成功。沈从文写人物的时候不做评判,也很少有心理活动的描写,最多说一句,老船夫心中大不快乐。它让人物自发自然的活动,把背后的意思留给读者去体会。举个例子:天保托人跟爷爷提亲的时候,爷爷给了两条路让天保选择。一条是由父亲作主请媒人来谈,这叫车路。另外一条是站在悬崖上给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这叫马路。顺顺的两个儿子是边城多少人家心目中的理想女婿?有这样的青年来求婚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为什么爷爷没有马上答应,却给了两条路呢?爷爷到底怎么想的呢?沈从文在这里留了白,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因为爷爷爱翠翠。爷爷很穷,但他不愿意把孙女的幸福作为致富的筹码。他内心更希望有一个青年,用真诚的爱,漫长的等待和美丽的歌声去打动翠翠。爷爷内心是希望天保去走马路的。
因为只有得来的不容易,才会更加珍惜,才能保证翠翠一辈子的幸福。《边城》生动的人物形象还体现在个性十足的话语上。比如顺顺在经历丧子之痛的时候还克制自己,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首先平静的讲明求婚的失效。这是一个民间豪杰天然的慷慨和气度。除了语言和人物塑造,《边城》最大的成就是他反映了沈从文对命运,人性,历史和社会的深刻体悟。
《边城》这座小庙中一切都充满着善,每个人都淳朴,爱着人,也渴望被爱,充满着纯粹的人性美。在《边城》中,翠翠的父母很悲剧,但是翠翠和爷爷的生活恬静美好。人性的美好,让人读了之后得到心灵的进化,感到长久的感动和奋进的力量。
这趟返乡的旅程中,沈从文静静地看着山间的夕阳,水底的圆石头,拉船的人。破烂的船板以及水里的石头和沙子,思索着世界的真相和生活的意义。他给张兆和写信说:历史像一条长河一样,日夜不停的奔腾而去,千百年间,人们活得琐碎,庄严而又忠实。即使经历辛苦和艰难,也依然哭着,笑着,吃着,喝着。沈从文觉得人这样努力的,尽本份的活着本身就是意义和价值。他说:这时节我软弱的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这段话可以说是沈从文对这个世界的情书。他爱着古往今来真实而努力活着的人们,也爱着人们生活着的这片土地。在沈从文看来,历史是一条不可阻隔,不会停止的河流。在变动和忧患中,琐碎庄严又忠实的活着的普通小人物是他关注的对象。